第176章 朕很难啊_红楼:我是贾琏
新笔趣阁 > 红楼:我是贾琏 > 第176章 朕很难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76章 朕很难啊

  第176章朕很难啊

  京城的外地会馆很多,各省都有。会馆主要给同乡们提供帮助。看上去是公益性质,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。要知道这个年月的人出门,离开县境就需要路引(类似单位介绍信)。

  农耕社会必须把人约束在土地上,正常情况擅自离开县境是犯法的。

  什么人能离开家乡到京城呢?两种人,一个是商人,一个是读书人。

  这个时候再看同乡会馆,明白了么?看看那些进出会馆穿戴光鲜的人,哪個不受人高看。

  连着三天,京城里的会馆有一个算一个,全都遭了官差登门。

  官差们很客气,按照龙禁尉提供的名单,一个一个的请去刑部。

  为显示对该案子的重视,内阁次辅梁道远,被【票选】出来监督该案。

  内阁这边孔照等人都在,见了张廷恩,梁道远迫不及待的问:“陛下何意?”

  起初梁道远是不肯来的,想来的人是张廷恩,但是被陛下否决了,孔照提议投票。

  裘世安在一旁看着着急,上前来低声道:“圣人,要不要传几位阁老?”

  贾琏忍不住提醒他:“你还是别高兴的太早,比甩锅推卸责任,龙禁尉差远了。”

  结果张廷恩一票,自己投的,李清一票,梁道远投的,梁道远两票,达到半数。

  张廷恩地位超脱,这时候他看的最清楚,心道:“难怪孔大人是首辅!姓梁就想甩锅。”

  林平却丝毫没有同情的意思,冷笑道:“我看是活该!自以为法不责众,不敢招惹陛下,却来为难贾兄。说到底,贾兄也是个观政的官,临时被陛下抓丁干了点活。还有那些官儿也是,反对陛下这么做,就该上奏阻拦,不求废了此事,但求禁绝今后,合理合法。国子监的祭酒们,各省在京的官员们,谁心里不知道该如何走流程?”

  这就叫规则内的斗争,首辅孔照充分利用手里的一票,给次辅梁道远架起来烤。

  承辉帝听了微微蹙眉;“卿的意思,仅限于刑部?都察院大理寺就没责任?当初朕的意思,龙禁尉查案,是各位爱卿一力坚持,才有了眼下的局面。如今出了人命就不能继续查?”

  乾清宫里的承辉帝看着面前的夏守忠,沉默良久之后笑了。

  年龄相仿,主人又如此定性,四人之间的关系一下就拉近了。

  梁道远听了顿时一阵后悔,我怎么就没想起这个来。

  贾琏这么说,其他人倒也不好再追问了,再问就是智商问题了。

  梁道远丝毫不敢怠慢,先拟了安民告示,四处张贴之后,城门口的龙禁尉才把检查的权利交还给城门的兵丁,也就是贾蓉回京时看见的一幕,龙禁尉并不插手,只是看着。发现有疑问才接手调查。

  啥意思呢?就是登门的时候,不用提前送拜帖预约,想来就来那种。

  都是有头有脸的人,谁也不想哪天睡梦中,龙禁尉破门而入,全家下狱。

  贾琏摇摇头:“想多了吧?夏公什么妖魔鬼怪没见过?这事情不用你操心。”

  话怎么讲呢?出人命有时候真就不是坏事。

  张廷恩听了心头安稳,抱手告退:“容臣先走一步,回去准备。”

  当着裘世安、夏守忠的面,张廷恩也没有丝毫犹豫:“陛下辛苦经营出来的局面,只需稳定个三年,大局再无动摇之可能。如今施恩于刑部,余者皆看在眼中。臣子们感念陛下的仁厚,远在西域的王子腾也会安心。贾琏那边,臣亲自去一趟,痛陈利害。”

  “刑部大牢里出人命了!一个带头闹事的举人,用腰带上吊自杀,刑部那边在压消息,龙禁尉已经知道并上报。对此,贾兄可有话想说呢?”夏同学一开口,室内空气降三度。

  贾琏起身出迎,夏同学见了大呼小叫道:“活祖宗,你怎么起来了?让下人带路就是。”

  人这一辈子是要讲利益,但有一个重情分的,不看利益的朋友,一定要格外的珍惜。

  这事情出来了,大家既惊讶也不惊讶,朝廷里的人和事,都是知根知底的人,早就预料到会出这么档子事情。知道了,也没提前提醒,这不是失职么?

  贾琏受伤,亲戚之外,为数不多的好友相约之后,一起登门看望。

  正在礼部观政的李冬消息非常灵通,提起最近三日京城的热闹,忍不住抚掌叹息:“斯文扫地,斯文扫地啊!”

  夏同学听了顿时冷笑道:“怎么,人死在刑部大牢,还能把责任推到龙禁尉头上?”

  李冬和林平纷纷附和,三杯下去,四人渡过了短暂的梳理状态。

  贾琏介绍之后,夏同学很是热情,都是做官的,但荫官和科举出身坐在一起,天然的被压制。也就是贾琏这个奇葩,从不讲这些。夏同学能感受到,贾琏是真的平等对待他。

  “鬼门关前走一遭,若不是贾家有保命秘技,各位要来贾家吃席了。再过两天头七了。”贾琏笑嘻嘻的说着话,心里决定不能说的太清楚,涉及到皇权斗争,他们还是别沾边了。

  开始是自导自演,事后才发现,自己安排的演员没登场呢,别人先趁机下手了。

  李冬听了也是点头道:“不错,咎由自取也。此事,我看的不如林兄明白。”

  见贾琏无大碍,二人总算是能出一口气,安心的坐下喝茶。

  三位听众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,夏同学兴奋的拍案道:“就是这个道理,这下看三堂会审能给个啥解释。”

  最多的是面如死灰,表情麻木的跟着官差离开会馆。

  “张阁老求见。”小贵子低声作答,裘世安回来通报后,承辉帝摆摆手:“不见,没心情。”

  至于龙禁尉,只负责配合提供信息,绝对不能介入案子的具体侦办,

  文官集团对龙禁尉的严防死守,那是有根源的。当年太祖开国之初,有点动静都是龙禁尉登门抓人。太祖之后,文官集团联合勋贵一起,疯狂的压制龙禁尉。

  三天的时间,一百多号各地举人被请到刑部大狱,有罪没罪,等调查结束再说。

  贾琏在互相介绍的时候,强调了一句:“都是可以登堂入室的朋友,在我这不必拘束。”

  因为身份特殊,夏同学的话,立刻引起了其他三人的重视,纷纷放下筷子聆听。

  果然,李清和张廷恩先后表示支持,这事情不能首辅一个人担着,大家都有责任。

  夏守忠在一旁,羡慕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,圣人真没拿裘世安当奴才啊。

  在其位,谋其政,担其责,是这个国家一脉相承的治国理念。

  这案子太要命了,梁道远会同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等人,先开会定下一个调子,涉事人员一律不得离京,全都请到刑部来接受调查。为了顾全读书人的体面,官差不得用强,除非对方不配合。

  在地上撒泼打滚的有,哭爹喊娘的有,抱着柱子死活不肯离开会馆的也有。

  贾琏笑道:“毒拔掉了,伤口还有点疼,不碍着行走坐卧。整天躺着太难受了。”

  李冬和林平也有点意外,贾琏竟然还有这么一位称兄道弟的朋友,身份还比较尴尬。

  内阁为何硬顶承辉帝,不就是担心龙禁尉这头猛兽被放出来么?

  尽管如此,次辅坐诊,三堂会审,龙禁尉还是派了几个人在现场呆着,我不说话,但任何事情都有过问的权利。这权利是皇帝给的,谁敢阻拦?

  太祖能这么干,那是因为他马上得天下,实力和威望都够用。

  开始的三天最为热闹,无数的京城百姓,看到了所谓的读书人是如何丑态百出。

  孔照和李清都没说话,只是低头沉思。

  梁道远遇上这么一档子事情,短期内前途大概是没了,但求是稳住,别丢了现有的。

  承辉帝没回答他,反而道:“夏守忠,接着查,慢慢查。”

  两人见贾琏在一旁笑而不语,都停下来看看他,那意思,怎么不说话?

  贾琏呵呵一笑,并没太多的气愤,毕竟事情的走向真就是出乎他的预料了。

  当事人贾琏只能乖乖的在家里呆着,却并不妨碍他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消息。

  如此阵仗,京城的百姓看了一出热闹的大戏,过足了瘾头。

  贾琏看着他笑而不语,夏同学下意识的摸摸腮帮子,还有点疼呢。

  文官集团为了这个案子的主导权,四位阁臣与陛下顶牛,争过来的权利,梁道远要是办砸了,都不用皇帝开口,文官们弹劾的奏章就能埋了他。

  林平淡淡道:“这些人素来如此,反对一件事情,觉得正常途径很难达到目的,那便搞出一点事情来,动静越大越好。一百多个举人啊,这是何等的声势。那天不是贾兄遇刺,他们全身而退了,更多的读书人会参与进去。到时候满京城的读书人都会参与进去。”

  李冬、林平特意请假,联袂登门。

  太祖不在了,龙禁尉的好日子也就倒头了,当年有多跋扈,现在就有多谨慎。

  说了不喝酒的贾琏,拿起酒壶自己倒酒,端起来慢悠悠的喝下去后,这才不紧不慢的开口:“以前听说这么一个案子,有个人背后中了八刀,官差去之后,认为此人是自杀结案。”

  孔照在一旁开口道:“在下回去就上一份请罪折子。”

  至少对于梁道远之外的人而言,真不是坏事。梁道远本人呢?

  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,就看陛下怎么想的吧。

  夏同学放下酒杯道:“今天来有个事情,想问问贾兄的意思。”

  这时门口小贵子在东张西望,裘世安见了立刻出来:“何时?”

  夏同学带着小心一路跟着往里,见里头还有客人,表情有那么一点不正常。

  简单的试探后,林平见贾琏不愿意深谈,果断的放弃追问。贾琏这个朋友,林平看的很重。人都是这样,经历过一场起伏后,很多事情看的才分外的清楚。

  李冬和林平都露出强烈的好奇心,看着贾琏,如同等待老师教导的学生。

  “这事吧,我只能说,死人比活人有价值。接下来呢,我们就看着吧。”

  除了谋逆大案之外,龙禁尉没有执法权。这是在太上皇年间,文官联合勋贵给龙禁尉上的紧箍咒。这两家联手,一个在拨款上做手脚,一个在人员上掺沙子。

  张廷恩很快入内,见礼后非常干脆,直奔主题:“湖广举人梅念自杀一案,必有蹊跷。刑部上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”

  裘世安犹豫了一下,劝了一句:“圣人,张阁老……。”承辉帝抬手打断:“好了,宣见。”

  送走三位好友的贾琏,并没有安生下来,因为张家来人了,请他过去一趟。

  一路上还在琢磨,张廷恩这个节骨眼上【不体贴伤员】,让他跑一趟,等会如何讨价还价,到了地方看见院子里的龙禁尉,贾琏便知道了为何要他跑一趟。

  还不能不去,也不能对付,因为皇帝对这个案子高度重视,差点就大动干戈了。

  李冬见他如此,忍不住赞道:“贾兄之豁达,冬心悦诚服。”

  承辉帝听了忍不住叹息道:“贾卿的功劳,朕还没来得及赏赐呢。嗯,好些日子没吃你家的饭菜了,今个儿早点休息,出去透透气。”

  时候不早,贾琏吩咐准备酒菜接待友人,席间贾琏举着茶杯道:“有恙在身,不能陪各位尽兴,以茶代酒,怠慢之处,多多包涵。”

  夏同学笑嘻嘻的开口道:“见外了吧?刚才还说是好友呢。”

  在这个国家,权利伴随而来的是责任。只要权利而不要责任,出了事情竭力甩锅,不会影响ZZ生命,那是选票国度的特色。

  三人聊的起劲时,门子通报,夏同学求见。

  张廷恩也没拿捏他的意思,很直接的表示:“上意不明,梁相还是回刑部盯着吧。尽快拿出一个能令陛下满意的结论来,否则天子一怒,不可收拾。”

  “要不要回去知会一声?”夏同学恢复了清醒,不好意思的问一句。

  方白衣时内阁五人,随着首辅去职,一起走的人还有俩,剩下俩分别是孔照和梁道远。孙化贞等人是后补进来的。留下这俩,最初是为了给文臣留个脸面。后来用着还算顺手,也就渐渐的坐稳当了。

  心头顿时五味杂陈,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感动。

  承辉帝等贾琏见礼后,开门见山:“贾卿,朕很难啊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ed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ed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